2023 年 10 月 11 日
路加福音 十章廿五至卅七節
第二天,他拿出兩個銀幣來,交給店主,說:「請你照應他,額外的費用,我回來時會還你。」
路十:35(和修版)
我讀過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多次後,才發現那撒馬利亞人的好行為並非只發生在一日之內。第一天,他帶那男人到旅館照料他。第二天,他把錢交給店主,為那男人提供進一步幫助。在對話中,他告訴店主他還會回來。
許多時我們要做好撒馬利亞人的時候,只是一次過的好行為,然後就回到平常的樣子,為自己所付出的感到驕傲。這樣做並無不妥,但撒馬利亞人的故事給我們更多的教導。他照料那男人不只一天,並說他會回來。從他要回來這份承諾顯出,有需要的人的福祉應成為我們心裏的頭等事情。
我試着與家人朋友活出這教導,幫助有需要的人。我們會重訪受助對象,確保他們安好,以此顯出對他們的愛。再者,這樣做也不斷提醒我們,需要向受助對象送出更多的關顧。
親愛的主,若別人有需要,在我們向別人傳遞祢的愛時,求祢賜給我們智慧與勇氣支取祢的力量。阿們。
Andrew Billings(美國Alabama)
今天我要帶着開放的心靈,尋找那些需要我關顧的人。
需要我援助的人
撒馬利亞人的好行為是持續一段日子的,當你專心思想這一點,你對好撒馬利亞人比喻的理解有甚麼改變?何以這樣?
你曾一日行善,然後又回到平日的樣子嗎?你曾關顧別人一段日子嗎?這些經歷有甚麼不同?你從兩者分別學會甚麼?
你怎樣常常提醒自己以別人的福祉為先?你以甚麼途徑向別人顯出持續的關顧?
你如何能夠對身邊人的需要保持開放與接納?當你留意到別人的需要,你會如何回應?
請舉出你教會或信仰羣體關顧別人的方式。這些外展工作怎樣豐富你的信仰羣體?你怎樣參與?
Comments